在祖大寿眼里才几十万人的建奴大小王爷就有几十上百,他们根本没有军饷、也不可能发得起军饷,都是靠自己去抢。
祖大寿守在锦州控制着宁远影响着山海关,每年倒手的粮饷上百万两,建奴哪有可能给如此多的好处,因此除非不投降就是死,祖大寿万万不肯自甘下贱跟着建奴混。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历史上祖大寿投降满清后,祖家就走向没落,祖大寿在大明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将,在满清夹着尾巴靠边站。
由此可见,祖大寿真是一代枭雄,判断形势很准,不到绝境坚决不投降建奴是无比正确的。
皇帝在平台议事,十几个朝廷重臣各抒己见,这些人是六部尚书和几位文渊阁大学士,挂兵部尚书衘的郑国昌奉诏而来,司礼监几个秉笔太监也垂首侍立在一侧。
大凌河城的戏剧一幕朝廷传得沸沸扬扬,这就是大明朝堂的特征,没有秘密。
况且大明晓得祖大寿脱身内情的多达几十,加上后金军方面多达几万。
说不定祖大寿如何杀袍泽何可纲耍无赖欺骗红歹是逃回锦州城,就是后金军故意传播也不得而知,反正大明皇帝猜忌边关将领有利于大金国。
朝廷重臣此时都投鼠忌器没人敢参祖大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