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这么一折腾,请和之事便被搁置了。加可他认为此事做的并不漂亮,自己在战术上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自己却输了,
此事当然不单单指将请和搅黄,同时他还向朝廷上下显示了自己坚决抗元的决心,宁死也不会向蒙古人屈服,在众臣和军民中树立了正面形象。同时也发现张世杰在朝中并非是一呼百应,也不是以其马首是瞻,因而他判断在陈宜中出走后,朝廷中还有人在左右摇摆,那么自己就有分化瓦解他们的可能。
坏处则是他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意图,这必然使张世杰心生警惕,对他的防范将更加严密。另一方面其行事也会愈加谨慎,也会暗中对不听话的人进行迫害,以加强集权。那么自己行事也就更加困难,无法达到出奇兵的效果。可事情总是有利有弊,两全其美的好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起码没有让他担上千古骂名。
其实赵昺对此也能理解,自己与蒙古军之对战的经验已有二十余年,同时也建立了无数功勋,有时还会亲身挥剑直捣敌军阵容、突破重围。在军事方面他对自己抱持着莫大之自傲。然而处于他上位者不过七岁,面对这样干嘛嘛不行的幼帝,在张世杰看来再聪明他能懂什么?言语间免不了缺乏足够的尊重。
所以在制定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