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见闻
然除了这种“野生”经营之外,更多的还是拿到官方牌照按时纳税的合法冶炼作坊和矿场。
    如广东佛山的铸铁工场的规模就相当大,仅炒铁一项就有数千从业者,而其中又细分为司炉、铸工、钳工、锤工等等,已经有了较为细致的分工。不过这些手工业者仍是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基本都是听命于行会安排,而非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由雇佣劳动者。
    海汉早年从广东大量引入战乱和灾荒造成的难民,其中便有不少从事这个行业的匠人,后来其中绝大部分都被集中到昌化这边效力。而民政部门通过这些人的人脉,66续续又从大明挖来了许多冶炼行业的匠人。
    广东布政司对民营铁矿山场经营结构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由山主为炉,炉即为总甲,下面每十人设一小甲,并且要填写个人资料,然后呈送到县衙才能拿到经营执照。而海汉直接就通过官府中人拿到这些名单,然后照着名单挖人,一批一批地拉到昌化来安置。这种挖人方式在后来甚至被用到了官营炼铁厂,用高薪将匠人尽数挖走。
    当时这些为官方服务的匠人收入大约是“每名岁支行粮十石八斗,冬夏衣布二疋,棉花二斤八两”,这种收入在海汉与劳工等级挂钩的待遇中只能算是比较基础的水平,而海汉对于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