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设于东汉末,因为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有明以来,对潼关更加重视,不但重修了关墙,设了潼关卫,还修了关城,如今关城街道纵横,店铺林立,颇有繁华景象,成了军民杂居之所。
此时,王兴、洪承畴、田有良在潼关守将贺人龙的陪同下,沿关墙参观。
王兴看了看潼关之险,对洪承畴道:“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洪承畴则回了一句杜甫的诗句:“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王兴笑道:“彦演兄,如你带军来此欲破此关,当如何之?”
洪承畴稍一琢磨,道:“无它,唯有用间耳。”
王兴赞曰:“是极,欲破此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