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乃是识时务者,,虽有些迂腐,但是生死之间的大事,他还是看得开的,当不会因此而死去,因为他此时选择死亡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倒不如陪同你轻松的生活下去,就如同他二十七岁之前在南阳郡中那样。”
刘封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窗外的远方,回顾诸葛亮的这十数年光景,也绝对是不虚此行,他从南阳被刘备请出来之后,一路将弱势的刘备势力一丝丝的扩展起来,所出的谋略也十分精确,若非刘封有先知先觉的能耐,他并不一定能够在和诸葛亮的明争暗斗中有着这样的成就,所以对于诸葛亮,刘封还是十分敬佩的。
“兄长难道不打算让老师在你的麾下效命吗?老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并且其才能并不弱于兄长麾下的任何人。”
十六岁的刘禅自然不知道刘封和诸葛亮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双方的心境,他心里想当然的以为老师如果没有选择自杀,那就是认可了自己投降刘封的举动,在自己的麾下和在刘封的麾下效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反而是在刘封的麾下效命更加可能取得耀眼的成就。
“诸葛亮只为父亲而生,父亲身亡之日,就是诸葛亮心死之时,辅佐你只不过是他对父亲的一种找补罢了,如今既然已经不用再行找补,在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