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宝元年(1626年)三月十五日,京城悲剧发生的前夜。
大唐皇帝李献忠在西郊接见夏之令一行,双方刚开始交谈便话不投机,夏之令被痛斥一番,并受到贞宝皇帝威胁,李献忠声称要阉了这群狗官。
不过次日也就是三月十六日,皇帝就改变了对南明使者的态度,据说这种改变是因为投降文官对皇帝的劝说起到了作用。
总之,三月十六日,马金星邀请使者留在京师,以后在唐国为官,给贞宝皇帝效命。
当夏之令意识到南北和谈已成泡影时,他婉言谢绝了这位举人出身的答大学士对自己的邀请。
出于对这位不辱君命的南明使臣的敬意,贞宝皇帝派兵护送使团出城,允诺使团返回南京。
夏之令是万历四十二年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还担任过南直隶御史,后来刘招孙罢黜御史,废除言官,夏之令一怒之下便投奔了弘光皇帝。朱常灜以国士待之,夏御史身受国恩无以回报,眼见得这次通北之行无果,当然不愿空手而归。
临行前的夜晚,也就是三月十六日夜,这位正使不惜重金,犒赏卫兵,安排一名明军弓手秘密潜入永定门城墙,将弘光皇帝手书的书信射入瓮城。
这份书信开边便向伪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