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舷炮以及前后旋转炮之一号士兵,将表尺调整到四千,然后退到炮后紧握牵索,通过表尺注视敌舰。随着‘开火’号令声,拉紧牵索,轰然一声。全舰震动,五发炮弹,齐飞敌舰。由于我炮烟雾遮挡,是否命中。辨认不清。为了等待烟雾消散,判明情况,余急步走向船舷。此时正值一弹爆炸,弹片击毁后舰桥梯……”——“澄庆”舰管带贝珊泉回忆录。
1874年6月10日上午10时43分过后。中日两**舰渐次展开交火,对后世海军史影响深远的琅峤海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完全由新锐巡洋舰组成的中国巡洋舰队的另一侧前方。是位于日本舰队右翼最外侧的“春日”号明轮炮舰,也是参战的日本军舰中舰龄最久的老舰。而这艘老舰,和中国海军还有着极深的渊源。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大地,其势如火如荼。作为天国至关重要的水上力量,横空出世的太平军水营屡次大败清军水师,一度夺取了长江中下游的控制权。上万艘战船,令太平军在水网密布的南方作战时如虎添翼。
为了重新取得水面上的优势,清政府除了大力编练水师之外,还开始筹划购买新式军舰。法、俄等国闻讯,纷纷表示愿意提供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