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造型。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到了清代,出现了专供宫廷使用的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而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反而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根据此,不仅能断定紫砂壶的真假,还能断代。
她再敲了敲壶身,听质地——明初紫砂壶刚刚发明,制作十分拙劣。多是将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泥料的目数为20目至30目。到了清中期,紫砂的炼制有了长远的发展,杂质减少。目数增多为55目至60目。而近现代的紫砂壶,目数为100目至120目。所以年代越早的紫砂壶,孔隙越大,声音也就越沙哑发闷。
根据这两样,她很快把数十把紫砂壶全部区分了出来。
最后考的是玉石。一色儿开了光的翡翠原石摆在面前,要她说出这里面的糯种、糯化、糯冰、冰种和玻璃种的翡翠。这些“种”的分类,是根据翡翠的透明度区分的。她认真研究过翡翠的质地说法,很快也答了出来。
三题做完,王瑾道:“林小姐,你的眼力很好嘛,哪个大学毕业的?”
沈悦皱起眉头,只能道:“我是自学的,在沈阳那边做过两年的鉴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