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个条件
杨宁看着主席的眼神,很真诚,思考片刻后又回到了茶盘前,再次坐好之后说道:“我不喜欢拐弯抹角,有话直说,我可没那么好的耐心。”
敢当着主席面前这么说话,估计整个华夏也只有杨宁自己干这么做。
主席笑了笑,说道:
“那我直说。”
“那颗烂牙,你以为是国家培养的蛀虫,大错特错。”
“哦!”杨宁好奇心大盛。
“早在二战结束,美国就把视线放在亚洲,而华夏就是他们必须了解的一个国家,所以内战时期,美国把手伸向民国政府,但你也知道内战他们败了。”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发展,留下很多民国有用的人,当时我们并没有发现美国的手段,就这么用着用了很多年。”
“直到主席发现矛头,可那时候已经根深蒂固,怎么破,文革爆发,为什么,就是要除根,但我们没做到。”
“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销声匿迹,国家当时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国防上,时刻注意美国动向,一直观察几年、十年过去,我们以为美国人放弃了,我们松了口。”
“直到改革开放,当时国家政策是发展经济,启用了一大批人,专职发展国民企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