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7级: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李自成把军衔制度解释了一遍。
其实明代中后期在事实上也出现了相当于军衔的东西。
在明朝初年的卫所制世袭制度下,军衔和实际官职是合二为一的。
比如,指挥使,即是正三品的武官军衔,也是一个卫的实际长官;千户,即是正五品的武官军衔,也是一个千户所的实际长官。
随着卫所制没落,营兵制兴起,军衔(官衔)和实际官职就逐渐脱钩了。
比如,朝廷封你做到了指挥使,但你只有这个军衔,也可以世袭给子弟,却并没有实际管理一个卫。
但是某天,朝廷让你这个指挥使当游击将军或备御,去实际指挥一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游击将军或备御就是你的实际官职,而指挥使是你的军衔。
所以,大概可以近似的说,大明当前的都指挥(同知、佥事)、指挥(同知、佥事)、千户、百户,这些武官品秩就相当于军衔(官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