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找不到了。
馆陶地处山东、河北交接,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南北方向上在古代分别有黄河、隋大运河永济渠、御河、卫河等水路交通,因此自古既是“水驿通衢”,又因在平原“利于车骑”。
由于明朝对元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进行改造,能够基本上满足漕粮运输需要。所以卫河运输的漕粮就仅剩河南一地,馆陶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了。
永乐年建立的陶山水驿和南陶递运所分别存在了146年、172年,万历八年被裁撤掉了。
有一年,山东冠县知县张维新输冠县漕粮于小滩,“止饮歇家清茶一杯,赏银五钱,犹尔嗔索。维新怒责之,比征入清琐,遂疏论小滩奸弊,移兑馆陶。”
冠县知县张维新升任给事中后,希望将小滩贪腐之薮一扫而光,于是建言将漕粮改兑到了馆陶。
可惜只十六年后,因为“不知馆陶久冷乍热,贪恶尤甚,且道路辽远,故今复移之。”
馆陶比小滩“贪恶尤甚”,运输又远了几十里地,所以河南漕粮交兑地点又重回大名府小滩镇。馆陶又冷清了,算自作自受吧。
“先年河南粮厂驻北门卫河之侧,商贾云集,运军、大户共食于斯也。不意明末粮厂移至直隶小滩镇,军户已去,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