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十六岁上位,是不是昏君另说,只凭年纪轻轻能有这份见识已经不得了了。
他老师孙承宗的眼界未必能强过木匠。
比如,孙承宗的平辽方案每年要花近六百万两银子,可能吗?想当然了。
万历三大征打了四十年,前后才花了一千一百多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孙承宗两年就要干完三大征的钱,而且此后几乎每年都要花这么多钱在宁锦防线。只为了对付几万鞑子。
而王在晋的方案里第一年只要九十万。②孙承宗和王在晋互掐的那段真是如何剪裁史料的典范。
当然,王案需要放弃蒙古、辽西。
可是,按照孙承宗方案笼络蒙人,修建了宁锦防线,后金一样收服蒙古、绕过宁锦防线,频繁入寇洗劫。
换言之,历史已经证明,导致清军入寇的是孙承宗方案。
朝廷能动用的钱粮是有限的,孙案将资金几乎全部置于辽西,却失去了对整个九边的粮饷保障。
宣大总督曾经急切地要求朝廷拨款修整宣大地区的工事,更新朽坏的兵器,补发积欠的军饷,但是遭拒。原因是钱都拿去辽西了;陕西那边穷的更不用说了。
整个辽西军吸干了大明却不能战,能打的或者说是前去送死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