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无力再携妻女回乡。只好把朋友赠送的“份子钱”一分为二,一份留给妻子置田地,供其生活;一份自己带着回乡办理丧事。
三年守丧完毕,李贽风尘仆仆返回,却得知二女儿和三女儿都已在灾年中饿死。
再次入京,李贽得了个从九品的礼部司务,和离任时相比低了两级。
就这他也不思悔改,把同僚上司得罪个遍。
“……为县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为礼部曹务,即与高尚书、殷尚书、王侍郎、万侍郎尽触也;汪与董皆正人,不宜与余抵,然彼二人皆急功名,清白未能过人,而自贤则十倍矣,余安免触耶……为郡守,即与巡抚王触、与守道骆触。王本下流,不必道矣;骆最相知,其人最号有能有守、有文学、有实行、而终不免与之触,何也?渠过于刻历。”
幸好这期间他结交了王阳明的徒孙,融入了激进的泰州学派。
王阳明不必多说,能文能武。
老先生年轻时信奉朱老夫子的“格物致知”,有一次格了七日七夜竹子,指望格出圣人之理。
最后竹子没参悟透,反而受风寒病了好几天。
“格物致知”真扯淡呀,咱创个“心学”吧。
心学派反对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