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
结果,赵光义:“刘某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句不得!”
一句听不懂,光速打脸。
又有一个胡建人,中了进士,明成祖朱棣看他仪貌颇伟,准备提拔为近侍。
结果对方一开口就是乡音,朱棣嫌弃了,“老蛮子也……”
到了明代,“今天下音韵之谬者,除闽、粤不足较已……”
这两个难兄难弟直接就被放弃治疗了。
张廷玉在《明史》记:“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
想做高官,南方人学会官话太重要了。
(南齐时有个南昌人叫胡谐之,齐武帝挺看重他,还想给他介绍一门亲事。然而女方却嫌他口音太重,不愿意。于是齐武帝就派了几个宫人去老胡家教授官话。结果,那些宫人反倒学会了流利的南昌话。)
北方稍微好些,虽然方言也多,但是语音相近,交流上障碍少。
朝廷鸿胪寺主持礼仪的唱赞,都是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人里选声音洪亮者。
明代记录方言如下——
“如吴语黄王不辩,北人每笑之,殊不知北人音韵不正者尤多。
如京师人以步为布,以谢为卸,以郑为正,以道为到,皆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