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也不那么重要,但他能体会到一丝丝异样感。
这种异样与李儒等人围绕着他,步步逼近的阴寒有所不同,甚至全然相反。
不论如何,他坚决秉持着“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的原则,一定不虚此三国之行。
另一边,赵云看着童远的威武之师,心中感慨颇多。
这些人大多很普通,过去他们可能仅会土里刨食,被匈奴、乌桓、鲜卑摧残掉家乡。
现在,不论是无畏军、屯田军那些装备精良的将士,还是负责急救、工程、后勤的妇女、工匠、庖丁,他们眼睛里都展现出一种自信和灵动。
这感觉就像他年少游侠之时,心中怀揣着梦想,敢于闯荡北疆,投身白马将军痛打袁绍、乌桓、鲜卑。
那时有这种精神和自信的人很少,而新西凉军几乎每个人都有。这就是师兄的道路吗?
当年他和师傅怄气,非要拒绝“仁之武”,追求那条一切为了战斗的狭隘武道,最后还自行离师门。
现在他摒弃了那时的执拗,名字也改得像师傅,连不快的记忆也忘记了,却真的秉承了“仁之武”的道路。不得不说是奇哉!
师兄到底会如何呢?他真的想看一看,如果真做得到,那他的“义之武”肯定要给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