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直接听晕了,就当做匈奴人去河边放牧吧。
其实刚才苏则所说的这些河流,它们在后世被称作延河、清涧河、淮宁河与无定河。它们多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冬季到来以后,大一些的部落会集中在肤施、高奴等较大城池之中,小的部落则会聚集在一些乡镇,或者他们新建的市镇。”
“例如我们的盟友,全无种羌部,就在主要栖息在洛水东侧,他们自己建立了一座市镇,有专门为过冬准备的土石结构的围墙。他们也经常从这座市镇出发,与我们各县展开贸易。”
童远有更新版的绢帛地图在侧,虽然一时有些混乱,但也可以慢慢梳理清楚,顺着苏则所说,一一找到上述区域。
全无种羌啊,确实可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体系,逐步汉化为一体了。
这些羌人多是原始社会到奴隶制阶段的部落,他们只有内部的政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与国家。在他们可以接受的程度下,主动把他们容纳进来,是顺应历史趋势的举动,而非一种控制或强制。
他们可以有自己一个区域,也可以改变习惯、地域融入汉人的社会。这是童远、董白、张既、苏则等人商讨后的计划。
至于分土地搞编户齐民,一来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