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老谋深算,而结果也确实令其欣慰,除却本土监生举人,来自于异国的文人士子便多达两千多人,尽管最后经过严格筛选,只剩下不到八百余人,但这个数字却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可见陆沉文坛第一人的金字招牌,委实名不虚传。
春闱连考三天,异国文人士子,本土监生举人,在贡院中奋笔疾书,皆怀揣宏图之志,意欲金榜题名,登堂入室,扬名立万。
三日后,会试结束,众考生皆各自离去,等待放榜。
因为此次参加会试的考生着实太多,以往会试结束十日后即可放榜,而这次却得延伸到十五日。
礼部。
陆沉坐在案前,桌案上是堆积如山的试卷,不过最中间却有两份试卷单独搁置,没有混同于其它试卷。
堂中还有三位大人,礼部侍郎陈诃,翰林院大学士郑悠之,国子监监丞李庇。
这三位与陆沉一样,皆为此时会试的主考,但不同的是,陆沉为总裁,礼部侍郎陈诃为副总裁。
在甄别试卷这件事上,二人有着高于郑悠之与李庇的话语权。
“我觉得,应该将青州考生洛逊列位第一名。”陈诃抚须说道。
陆沉摇了摇头,说道:“洛逊的文章花团锦簇,相较于其他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