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大齐盛世,难道是凭空而来?
干预立储一事,确实是臣子的不是,可帝无子嗣,储君未立,则国根基不稳,必成祸事,陛下啊,您难道就一点都不理解臣子的良苦用心么?
儒家为大齐操劳谋算几十年,到头来竟就落得如此下场!
杨文昭内心中酸楚苦涩,可这些话他只能藏在肚子里,因为说出来也是无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功劳?苦劳?还是曾经的约定?这些都不能阻止文帝要将儒家从大齐朝堂铲除的决心。
这一点杨文昭心知肚明,他认命了。
其实他只要振臂一呼,即便逃不过被驱逐、甚至被问斩的命运,整个大齐也势必会天翻地覆,闹得国运衰退。
可他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不舍得,不舍得让这个经儒家苦心经营、如今已是战国四雄之一的国家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儒家在大齐扎根近百年,而他也在这朝堂中做了几十年的首辅,这里的锦绣河山,这里的文昌武隆,都是他一手缔造,他不想亲手将这一切都毁掉。
待时过境迁,齐国或是强大,或是衰弱,儒家当年于齐国如何,自有后人评说。
天下人自会痛斥李家!
“老臣,无话可说。”
杨文昭垂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