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也就是各路州府县上报的情况,来具体估算每年治理二河所需的河工钱粮,以及修缮运河的所需工程钱粮。经过皇帝御准之后,在由户部进行拨付。到了年底,对每年河工用钱粮进行核销。
如果工部在大致所需钱粮上,往少了估算的话。不出事则罢,一旦黄、淮、运三河,有一条河出了问题。第一个倒霉的是沿岸所属河道衙门,第二个倒霉的便是工部,尤其是主管河工钱粮估算、核销的都水清吏司,更是首当其冲。
所以历来只要不是天下大乱,工部对河工所需钱粮历年都是超额估算的。每年河工所需的钱粮,一般至少有两成是虚报的。而下边的各州府,以及诸路的河道衙门,自然也是闻歌知雅意。这两成,一般都是直接留在工部与户部。也就是有好处,大家利益均摊。
而这还是主管部门虚报,至于下面每年在上报河工钱粮也是层层加码。大家都知道,河工那是天下第一肥差。所以,谁都唯恐自己少报了。当然,有清廉一些的官员,也是担心这些钱粮到自己手上之前被层层扒皮。若是如实上报,真正到手的钱粮根本不敷使用。
所以,也往往多报一些,便是希望能减少自己辖区百姓负担。因为若是真正到手的钱粮不够,而在河工又是耽误不得的情况之下,这笔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