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除了殿内诸位大臣,看向英王的眼神更为畏惧之外。其余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是面色各异。除了久在桂林郡王府,积威之下的西南诸夷,连忙齐声恭喜,并表示随后便有贺礼送上。
那位北辽的梁王,与那位拓跋继迁,再看向桂林郡王的眼光,却是不约而同的有些变化,甚至陷入了深思之中。尤其是北辽的那位梁王,再看向桂林郡王的眼光之中,甚至还掺杂了三分的愤怒。而高丽与东瀛、南洋诸位使臣,一样看向这对翁婿的目光,也都有了很大不同。
桂林郡王府掌握着对外通商之权,商船队又遍及内外诸洋。说实在的对于高丽、东瀛,以及南洋诸国来说,除了每年的朝贡之外,对于桂林郡王府的熟悉程度,远远的高于对一向以天朝上国自诩的朝廷。以往桂林郡王府虽说有钱,但在朝中却并无什么太大的实权。
诸国,对桂林郡王府依赖虽说更大,但实际上却是远非表面上那么畏惧。毕竟在海上他们虽说不是桂林郡王府的对手,但在上了岸他们并不怕桂林郡王府。尤其是此次前来参加大朝会,得知朝廷要全面放开对外通商,他们可以避开桂林郡王府,直接与朝廷做生意。
这些小国的使臣,对桂林郡王也就没有了往昔那么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