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一点,最开始,我是想写穿到柴荣身上的,也是觉得柴荣早亡,很可惜。
2、有读者觉得本书进展太慢了,都200万字了,还没一统天下。这是本书节奏的问题,我在里面填充太多其他内容,水了很多字。
但是,按照书中的时间线,大汉立国11年,统一天下的进程,走到灭蜀这一步,真的不慢了,甚至还有些快。
要知道,有后周十年打下的基础,赵匡胤也花了13年才基本平定南方。
有人拿主角和柴荣比,我只能说,柴荣堪称一代明君雄主,但拿他的成就与作者“亲儿子”刘承祐来比,对他是不是有些不公平了?
并且,真的有拿书中历史的发展与正史认真比较过?
柴荣能在几年的时间内,北却晋阳,西取秦、凤,南平淮南,再北伐幽州,郭威那三年筑基的作用是很大的。
如果在的位面,刘知远也能给刘承祐打三年基础,推演下来,是不是和现在的发展差不多?只是书中是主角自己花时间在发展改革罢了。
至于沿袭历史的发展道路这一点,经过检验的选择,难道不值得借鉴?
历史的推演,都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战略的选择,也有其共通性。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战略,结合书中的国情局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