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
在人的意识中,烦躁不安、痛苦忧虑就是烦恼。但在佛教中,佛把一切扰乱众生身心安宁,并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为“烦恼”。
“烦恼即菩提,凡事不必执著妄念,懂得放下,方可释然。去除烦恼,得证菩提,否则,就会有心魔,所以才有:一念成佛,一念入魔。”
“那么,何为慧眼?”李夜继续问道。
“肉眼者,光见暗不见,前见不见后。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月也。真正的慧眼不在身上,慧眼无相,亦不在心。在你修行中,自会明白这个道理。”
点点头,李夜表示听懂了老和尚的开示。
端起茶壶,老和尚给二人加了茶,问道:“你前几日,在菩提树下顿悟,心中有什么收获?对佛法还是对你的功法?”
李夜双手接过老和尚递来的杯子,轻轻地呢喃:“世人皆可成佛,我亦是佛。”
又道:“弟子的修行没有突破,只是自觉得心胸突然开阔,想明白了之前的一些不甚理解的道理。”
老和尚闻言口念佛号,左手拈花,欢喜无比。“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