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新鲜,铺子的生意很是不错,头年就回了本,还有些盈余。
第二年起,除去两个工人的工钱和成本,赚的便都是纯利润,照着如今的营业额算,每年能有三百多两银子,在这镇子上绝对算是不错的了。
铺子是用家里的银子买的,自然算作家里,如此,家里银钱富裕起来,赵远山也不怕花钱,尤爱买书。
“怎的又买书?”杨婵见赵远山抱着几本书进来,笑问道。
买书她当然不反对,不过最近赵远山买的有些狠,连着七/八天,每天都带几本回来,这时候的书可不便宜,一本三字经都得一两银子,不是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
“不是买的,是老师家借来抄写,都是难得的好书,外头可不容易买到。”赵远山兴致勃勃的坐到书桌后,打算磨墨抄书。
“且不说这个,过几日咱们安哥儿就周岁了,要请什么人吗?”周岁绝对算的上是大事,可惜今年还在三年大丧中,不能大办。
“就请大姐和老师一家。”想了想,赵远山觉得不太妥当,便道:“把二婶,刘婶还有隔壁的刘奶奶都请上,对了,还有彩荷,你看看人齐了没?”
杨婵笑了下,“这些人自是都要请的,我是问你要不要请舅舅和姨妈?”
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