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其它知识,不是什么问题。
国家大事略懂,四书五经稍通,和自己一样,太多了也用不上。
赵希夷这样想,来源于他对宋朝的武官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他是那种人狠话不多的主儿,对官场的事情没少琢磨,所以有所了解,他觉得自己是个通透的明白人。
宋代武官制度很纷杂,分官职和官阶,官阶跟干事无关,跟俸禄有关。
只有官阶没有官职的话,就只能领晌,不能干事,也就是你是武官,手下却没有一个兵。
要想代表,就必须先被任命为某一个官职,赵希夷这个统制头衔,就属于这类官职的一种。
这个武官按照规定,可以统管一千到五千人规模的一支军队,调动指挥这支军队,是他的职权范围。
而这个职权范围上,他怎么干事,干多少事,干事效果如何,就和他可以每月领取的俸禄没有关系。
他的俸禄是根据他之前累积的官阶确定的,就是有什么官阶就只能拿那个官阶的俸禄。
可是,他的官阶又和他的职官有间接的关系,就是他干的好的话,可是得到奖赏,其中之一就是晋升。
这个晋升,不是晋升他的官职,而是晋升他的官阶,就是决定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