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实之域的层次,对余慈来说,并不稀罕。
问题在于,他仅单纯地以“认知”的方式,攀登上来,概览真界天地法则体系全貌。
上回的登临和观测,则是借大日法相施展虚空挪移神通,施加了强烈的动荡和刺激。
一动一静,认知的层次和精细程度,就是天差地别。
余慈早知道,包裹着真界的天地法则体系,不是一个“平滑”的理想形状,而是多处扭曲、凹凸不平的。
但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还是头一回。
这能让他能更客观地了解常规情况下,真界的真实面貌。
把天地法则体系用“凹凸”来形容,其实不太恰当,这只是一个相对形象的比喻。
若将其视做一种“趋向”,还更准确点儿。
所谓的“凹”,就是存在某种引力,使别处的法则结构向那边倾斜、聚拢;相应的,所谓的“凸”,则是存在某种斥力,将原本存在的法则都排斥出去。
其形成的原因、法则运化的法理,都不尽相同。
真界之中,这种凹凸扭曲的位置,比较明显的就有十多处。
最醒目的还不是拦海山,而是在真界中部,也就是天裂谷、万鬼地窟一线。
如果用“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