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粗糙就是粗糙,如此结构,看上去干支分列,详略有序,其实是仔细不得的,里面信息错乱,只是凭着性质不同,粗略分开,全无秩序可言,错谬也是不少,若真的仔细去看,消耗的心力差不多也能把性命给折腾进去。
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个层级清晰,且与心念生发机制非常相近的“工具”在,使他的解析消化能力极大提升,对余慈减轻压力、把握重点,绝对是有很大帮助。
余慈的神智越来越清晰,可他知道,危机并没有因此而稍减半分。那无边无际的海量信息,就算消化的效率提高百倍、千倍又如何?
明知那是致命的压力,偏偏余慈还做不到“充耳不闻”、“视若无睹”,因为从与对方接触的第一时间起,也许,根本就是他“跃出水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样的下场。那一位,根本就是在等着他,来一次坦荡的“交流”。
余慈还知道,那位没有针对的意思,因为从东华虚空中发出的每一条信息,都会被其收集,作为验证的根据。余慈的遭遇说来也是荒谬——正是因为那位太过坦荡了,完全没有将自己的信息加以掩饰的意思,开放式的交流,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信息对冲,就像是空气的强烈对流,直接冲垮了余慈的承载极限。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