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来看看,这钢炼的怎么样了。”
“大家都在摸索,虽然能炼出来,但是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宋应星挠了挠头,显得有些苦恼。
“你不用太在意,能批量生产就是进步,至于标准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去总结,不能操之过急。水泥的事儿怎么样了?”朱由检安慰了他两句接着问道。
“上次陛下给的那个双碾,臣已经做出来了,研磨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再加上双层筛和手摇拌合机,一个工人一天最多能制作大概六百斤左右。”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看看能不能多招些工人,把水泥厂和钢铁厂都建起来。需要银子找朕要,需要地朕给你划。水泥也好,钢铁也好,用处都很广,而且需要的量也会很大。”
“是!臣明白。”
既然蒸汽机造出来了,离火车还会远么。
想想火车的运输能力朱由检就激动,一条轨道、一辆火车能节省多少时间和物资的消耗啊。就拿上次京营士兵押送粮食和农夫一起去陕西修整河道来说,满打满算一千多里,光是在路上都消耗了近二十万旦粮食。
若是有了火车,消耗将呈几何倍的降低。
更不要说一条铁路的战略价值了。
还有水泥,他仿佛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