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召见孙传庭的时候,杨嗣昌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是主和派的典型代表,对满清鞑子,他认为宜和不以宜战,阻挠崇祯皇帝召见杨孙传庭,因为孙传庭跟卢像升一样也是主战派,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只召见了杨嗣昌,消息传到孙传庭的耳朵里,孙传庭大为不悦,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从此孙传庭与杨嗣昌也有了隔阂。
崇祯皇帝的第二手准备就是与大清议和,当然这得暗中,在绝密的情况下,悄悄地进行。否则消息传出去,他堂堂的大明帝王,竟然打算要与北方的边夷和谈,成何体统,颜面何在?
在这种情况下,巡抚辽东的方一藻进京了,言说曾经到锦州试探过皇太极的底线,只要大明朝愿意议和,皇太极非常乐意接受议和,协议达成之后愿意立即退兵辽东。
郑崇俭在酒席宴上,也没把刘肇基和林毅当外人,这是皇上倚重的守边大将,当然是朝廷的心腹爱将,要不然也不会命他亲自来传旨,升赏力度这么大,因此这位兵部侍郎毫不隐瞒的把这些事情讲了一遍。
林毅一边听,一边与后世的历史记载进行对照,基本上能够对上号,大概的主线就是这样。
刘肇基听完不无担忧道:“郑大人,满清鞑子一向骄狂彪悍,和谈恐怕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