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冬天,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时年二十九岁,名字叫作约翰·哈佛。他所住的查尔斯镇,与一所新成立的学院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尔斯河。”
“1638年9月,约翰·哈佛因患肺病死于查尔斯镇。临死前,他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了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了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
如今的哈佛,已经不仅仅是一所高等学府,它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经常见到导游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校园里穿梭。
程六朝背着书包,独自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径上。如果懂得欣赏的话,校园里处处是美景。
他去图书馆的必经之处,是一座铜像,也就是约翰·哈佛像。一位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这座铜像的来历。
“1884年,当雕塑家准备为约翰·哈佛塑像时,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约翰本人并无画像流传于世,雕塑家无从参照,于是灵机一动,从校园里找了三个帅哥做模特儿,塑成了今天的约翰·哈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