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后,太宗皇帝车马已经进入汴京。可最后仍旧不免谈到:中国皇帝不易当也。现在贵国皇帝陛下,才具恐怕不如太宗,麾下精锐之士也应该比不过太宗当年,可太宗当年仍不免败走邢州,为什么贵国皇帝居然会有想法呢?”李廷儒故作不解的说道。其实,李廷儒心里很清楚答案,无非是契丹朝廷在政治上的需要罢了,具体点说就是耶律挞烈需要这么一个条款,来提高他在契丹贵族中的地位。
说实话,割让河北的条件在契丹人内部也没有获得完全的赞同,受高莫翰的影响,有些人甚至是持反对意见的。好就好在,契丹前几任皇帝都是喜欢扩张的主,耶律璟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支持自己出兵的理论武器。而且契丹这几任皇帝都是马上皇帝,如果耶律璟也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耶律璟的皇位也就会更加的稳定。
契丹和河北距离这么近,相互之间对对方的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的。河北诸州年年小摩擦,三年一大战,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比较贫穷了。出动几十万大军南下打草谷,所得收获还不如往年,这又怎么可能让各部落的酋长们心甘情愿的出兵呢?所以,耶律挞烈客观上需要有足够的利益来说服契丹朝廷上上下下。
于是,土地和金银成了耶律挞烈强烈需要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