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在余康城苦心经营至今,要说已经把整座余康城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也并无不可。
反正,沈家在余康城的地位,连官府都不能折其锋芒。
甚至民间百姓受的冤屈,不去官府鸣冤鼓,反倒跑去沈家大门前,哀求沈家人为他们做主,主持个公道。
沈家当然乐意主持公道,家中常年豢养着十数位饱读诗书的文人,让这位文人为百姓梳理来龙去脉,不偏不倚,定出个一二三的罪过来,接着,将文书递交官府。
有沈家出面,官府不需再插手,直接派出官吏,该扣押的坐牢的扣押,该出面调解的便去调解。
慢慢的,这么多年过去了。
余康城的百姓心中,唯有一个沈家,官府、大夏的朝廷,全都不放在眼里。
而沈家有钱有权之后,亦是明白知晓讨好百姓的道理,赋税帮忙承担,且主动把家中的田地,分出去一部分,到了收租的季节,象征性的收点粮,意思意思就够了,表达这些地依旧是沈家的家产。
所以,余康城附近的百姓,在衣食方面,远比南扬州的百姓要过的舒坦。
同样的,沈家在余康城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说一不二。
城墙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