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回来,实该叫那些人想想,该不该跪到我曾家门前请罪了。”
被九郎这一说,大家都想起当年之事,不禁菀尔。
子固斥道:“九弟这话,以后万不可再说。”
九郎吐舌:“我不过开个玩笑罢了,你们都是兄长,我也只在自家哥哥面前说说这等狂话而已。”
一年假满,各人的任命也都下来了。
此时的欧阳公因编《唐书》而恩赏礼部侍郎,又转擢枢密副使,因官家召令三馆秘阁各置官编校书籍。因此欧阳公推荐了新科进士曾子固,曾子固因此被留京任职,进入史馆就任编校书籍之职。
这个官不大,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务。
曾子固虽因是新科进士,资历太浅的原因,并未被任命为校勘,但因史馆受到历任皇帝重视,当馆职的人,条件要求极高,一般要才华出众,博学能文的才能胜任,因此备受人眼热。
所谓“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一经此职,遂为名流。”而且馆职在官阶升迁方面,有特珠照顾,大宋国文官迁转对有出身无出身及是否带职各有不同的规定,中央的高层官员,多由馆阁选任,名臣贤相,出于馆阁的十之八九,这就意味着,曾子固的出仕之路,起点高的令人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