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清王朝的覆灭 > 正文 第十回 纵论天下三人相左
  奕䜣看了呈文,斟酌数日后,终以为西洋诸国和东洋日本,君主立宪制度,政党政治这一套不可取,朝廷当勿用其制,铁舰、炮弹、枪械制造发达,可用其器。于是,奕䜣上报两宫太后,慈禧觉得于朝廷有利,很快准奏。

    奕䜣得了懿旨后,和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浙江巡抚左宗棠、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湘川学政张之洞,及总理衙门一应人在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商量了一套更细的方法,上报两宫太后。慈禧览奏,一一允准,冠之名为‘洋务新政’,共五条。一条,在福建马尾、山东威海卫,编练水师。二条,开军火工厂,在安庆设军械所造枪弹,在天津设机器局造机械,在上海设制造局,造战舰,设洋炮局,造炮弹。三条,办民用工业,开采煤炭、五金,筹措饷银。四条,派留学生,赴英、法学造舰,赴德、日学军事。五条,雇用洋人,聘请洋师。曾国藩在安庆、崇厚在天津、李鸿章在上海,左宗棠在福州,争着领先,或造枪炮,或造战舰,或造机械。一时‘洋务新政’风靡各省。

    谁想到清光绪10年(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泊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7月初3,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