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十七年七月初九,午门。
这个地方在大明一朝,素来是廷杖的地方,但是应广大官员的强烈要求,特地在此,让百官们见证立斩朱一刀的历史性时刻。这个该死的奸臣,一再地恃宠而骄,与朝廷对抗,他的劣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再放任此人,大明朝将再次回到刘瑾那个恐怖的年代!不过官员们的呼声却和百姓的呼声截然相反。
京师百姓多对朱一刀印象深刻,皆起源于那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整个大明朝,只有他一个人带着区区数千兵马在奋力地救助着,为了百姓,甚至不惜开罪整个朝廷。把自己军士的口粮送给无依无靠的灾民,除了当年在南方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大将军,再无人有此举动。在百姓的心里,他是有功的。虽然受官府的宣传影响,民众认为他不该插手立太子这等动摇国本的大事,但罪不至死,哪怕是赐毒酒也好过在午门当众斩首!
所以大家多呼吁让他死的体面一点!可这正好与百官的希望恰恰相反:就是得让他死的难看!不然以后再冒出个张一刀,刘一刀怎么办?能够接纳百官的意见,大家觉得皇还是圣明的,立太子的事情皇心里肯定也有了数,看来还是要给他一点时间嘛!也许过不了多久,皇就下旨立皇长子为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