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一高,在那个年代的高中和如今这个学生泛滥的年代自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含金量很高,而进入一高,只要不出现意外,考入大学那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所代表的意义也不用说,出现一个大学生在整个乡里都是出名的。
而能够考入一高,对于农村里来说,同样是很轰动的,只是考上是考上了,但却没钱上,这种情况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里是很普遍的事情。
陈然的大伯和陈平都结了婚,也都分了家,陈然的爷爷奶奶哪供得起一个高中生,陈然的二叔是想上的,自己抱着被子和干粮没带一分钱跑到学校去了,陈然的大伯只能跑到学校把他带了回来,家里都不赞成他继续上下去,最后他的老师让他去上师范,因为在那个年代师范不但不收钱,还包伙食和书本。
上师范和上高中的出路自然是不能相比的,陈然的二叔哭得不得了,就是要上高中,最终还是陈平力排众议,支持陈然的二叔上高中,学费和伙食费也都有他包了。为了这事,李玉芝可没少和他吵架。
三年后,陈然的二叔没有让人失望,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名牌大学。考上了名牌大学,学费之类的自然不用发愁,乡里和县里都全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