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七月份的刊期估计没法如期发行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新青年》真的要停刊了。
李大召坐在编辑室内。这不是他的办公室,但此刻却成了他奋斗的战场。他在不停的上个月的来稿,想从中挑出几篇好文章。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李大召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些文章的水准远未达到《新青年》的征稿要求。
《新青年》作为当下最具抨击力的杂志,它的选稿要求不仅仅是要文笔好,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十分深刻的警世意义。
新青年的编辑集体出走,一时之间要找到编辑真的很困难。而且几位长期约稿的作者也已经被人挖走,现在的新青年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了。如果不是因为对未来还抱有一点点的幻想,李大召很有可能已经放弃坚持。
没有编辑没关系,我自己审稿,没有主笔也没有关系,我就从众多投稿里发掘好文章。
可这些谈何容易啊。李大召虽有审稿能力,可是这些稿件几乎都不是他想要的。即使其中有几篇不错,但还不足以支撑整本杂志。
一本杂志不一定每一篇文章都是亮眼之作,但必须有至少两三篇文章支撑整本杂志的门面。李大召并未从诸多的投稿文章里发现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