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大的风浪和动荡。
毕竟学院里面教的知识力量太大,等学子们真正学的透彻后,肯定会有各种惊世骇俗,甚至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理论提出来。武植虽然在教科书里面规避那些挑战传统的知识,可是他也知道,学子们以后肯定会研究出来的。
将来学子们提出惊世骇俗理论的时候,学院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学生,武植可不想让哥白尼的悲剧在大宋重演。
所以,一旦离开青州,武植最不放心的就是青州学院。
但是,经过再三斟酌,武植还是放弃了把学院归于朝廷体制内的想法,朝廷里面迂腐顽固的文人最多,到时候朝廷非但不是靠山,还可能会在背后捅刀子。
一旦归入体制,那么学院就不再自由了,没有了自由学术风气的学院,便不是学院了!
后世的中国大学就是最好的例子,总少点什么。
而且学院归入朝廷后,以后朱勉想使什么坏,就太容易了,他在朝廷势力大,搞不好指派个院长过去,青州学院立刻就和武植没什么关系了。
思量再三,还是要一笔皇帝题字最安全。
学院有了皇帝的御笔题字,那就是金字招牌,整个大宋也就没人敢去找学院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