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到粮食,那是因为石城县是小地方,又恰好陛下给他发去了二十万斤粮食,让当地富户有了压力,才会借粮给赵云泽。若陛下想在全国推行此法的话,臣认为,将会阻力重重。”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的话,眉头皱起来了。“朕虽然也看好赵云泽搞出来的这个青苗法,但朕也是颇有疑虑,这才把二位爱卿请来,共同商讨一下。”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克明说的不错。青苗法能在石城县顺利推行,是因时因地因人使然。若陛下想在全国推行,眼下却不是时机。一来,大唐连年歉收,朝廷缺粮。二来,若这青苗法一推行,必会损害世家门阀的利益,他们怕也会阻挠此法。”
“唉,朕何尝不知道这些呀,可看到有利国利民的良法,却不能立即推行,朕着急呀”李世民满脸丧气的说道。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陛下,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调味都要恰到好处。有些事,时机不对,却是急不得的。”
杜如晦也劝李世民道:“陛下,石城县的青苗法,如今也只是顺利推行了一半,等到秋后,能不能顺利收回借出去的粮食,也还是未知之数。不如,我们且静观其变吧。赵云泽在奏折中不是也说了嘛,他先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