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方回,自从李清离京后,他主动上书李隆基奏请杨国忠接替李清之职为太府寺卿,这是个劳碌的职位。不到半月,他又以杨国忠诸事难以分身为由,建议杨国忠不再兼任京兆尹一职,这一进一退,火候捏拿得异常巧妙,让人无懈可击,李隆基便同意了他之请,免去杨国忠京兆尹之职。
事情不大,却是一个风向标,那些原以为李林甫必倒的相国党人纷纷回头。在长安演绎了一出又一出地闹剧。
忽然马车缓了下来,前方的一阵喧闹打断了李林甫的思路。他脸一沉道:“什么事如此喧闹?”
侍卫长拿了一张名刺递了进来,“有一个胡人。自称是吐火罗的使者,拿一张原来户部李侍郎的名刺求见相国。”
“李清?”李林甫一阵疑惑,他知道李清的名刺素不轻易给人,这个胡人拿来,其必有缘故,他沉吟一下便道:“带他过来!”
片刻,沙密塔尔被侍卫们带了过来。李林甫拉开车帘,瞥了他一眼,指着名刺冷冷道:“本相问你,这名刺你从哪里得来?”
沙密塔尔不敢抬头,躬身答道:“我奉护之命出使大唐,在沙州被吐蕃人伏击。多亏李侍郎相救......”
他便将朅师国王依附吐蕃,欲助其重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