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比打仗还要紧张,对于他而言,李隆基就是他的天、他的父,忠心耿耿于他,也就是忠心耿耿于国。
李隆基的问题,他不敢半点大意,略微欠身答道:“回陛下的话,正如陛下所言,我西北边军在血火生存,确实人才辈出,若陛下有兴趣,臣可推荐两人,一人姓郭名仪,华郡人,武举出身,其人已近五旬,用兵以正为奇,令敌无懈可击,可统观全局,堪是帅才,现为定远军兵马使;另一人则是契丹人李楷洛之李光弼。现为我帐下赤水军兵马使,其人用兵诡异莫测,犹胜于臣,它日能替代我之人,非李光弼莫属。”
“郭仪、李光弼。”
李隆基将他们地名字念了两遍,笑道:“此二人朕也有耳闻,既然爱卿如此推荐,想来必堪大用。朕记住了,不过你所说都是你朔方、河东帐下,不知别处可有推荐?”
王忠嗣想了一想也笑道:“别处臣还可推荐两人,一人为突厥人哥舒翰,现任河西节度下大斗军兵马副使,他虽是胡人但也善用兵法。且勇烈过人,战战身先示卒,与陌刀将军李嗣业可有一比。”
说到此,王忠嗣又面带一丝遗憾道:“臣推荐的另一人为后起之秀,资历虽浅却屡立奇功,用兵胆大心细,最善抓住战机,前几日臣与高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