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子时,袁秋华下楼,来到晒谷场,爬上石磨盘。她盘腿打座,闭目入定,行吐纳之术。即用意念诱导,使精神、意念,及气与力,相互协调配合,使身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神、意、气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吐胸中浊气,纳天地灵气,吐纳之术,隐于呼吸之间。掌心朝上,两手向上托,至胸,吸气时,身体要有向下之意,这时应配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身法。掌心朝下,两手向下按至腹,呼气时,身体要有向上之意,并应配合松肩、沉肘、提顶、气沉丹田等身法。
虫眠鸟宿,万籁俱寂,星月辉映。袁秋华待六根清净,心静如水之后,遂行龟息之术,进入无意识状态,调合识神,元神,本神与经络气,元气,精气,衡溶并蓄,再引导丹田之真气,像一个小陀螺一样的转动,又像一个小太阳似的发光发热,最后将这个旋转着的小太阳,提升到眉心与额头正中的垂直一线区,开天目。至此,灵魂出窍,天人合一,感应万物。
这里说的天目,并非具备视觉功能的肉眼,也非夜行动物的夜光眼,更非二郎神的天眼,可随时随地随意开闭。怎么说,才准确呢?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能发现舍利子,形似玉石籽,圆溜溜,光滑滑,刀砍无,火炼无伤,比金刚石还坚不可摧。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