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对撞实验是在第二天凌晨7点左右结束的,仪器刚一停止运行,刘峰就给张勤那边去了电话,告诉了他这一愉快的消息。
关于“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碰撞规模化生产反物质粒子”的实验结果,基本上都在刘峰的预料当中,唯有一些技术细节,刘峰与研究所里的其它专家教授们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总体上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只需要将会议记录总结出来,综合所有问题,再开几次讨论会议,基本上就可以拿出一份相对完善的生产计划书了。
至于彭宁离子阱装置,也基本达到了24小时贮存时间的设计要求,而且现在依然还在开机当中,刘峰和田学林院士都想要进一步测试它的贮存极限。
因此,下一次会议的时间被定在了三天以后,无论有没有达到彭宁离子阱装置的贮存极限,都要召开,他们将对整个实验做一个总结。
至于接下来的这三天,刘峰和王老板商量,给所里的研究员们放了个小长假。
一来是这几个月里大家都没怎么休息过,也需要时间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比如说陪陪家人朋友之类的;二来是他们必须要对整个装置系统做一次损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