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正文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节
败亡的起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皇太后深居内宫,无法天天和大臣们坐在一起议事,皇权于是被皇太后所信任的外戚和宦官所窃取。

    继而又因为辅弼大臣多为外戚领尚书事,外戚又得以控制尚书台所拥有的部分相权,结果造成外戚独揽大权,祸国殃民。

    小皇帝长大了,为了夺回被外戚控制的皇权,又任用内朝的宦官诛杀外戚,宦官从而得以假天子之手把持权柄。

    外戚和宦官干政,尚书台权重,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被严重剥夺,才是大汉败亡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大汉律法的规定没有错误,错误在官制的设置上。官制上的错误导致了皇权和相权的失衡,给了外威和宦官干政的机会。

    荀攸认为,官制还要继续修改,要削弱尚书台的权力,要从官制上杜绝外戚和宦官干政的可能。

    然而,刘和接着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皇太后这么小,又不懂政事,又没有自己相信的官吏,她不依靠自己的亲戚和身边的宦官,她怎么发号施令?

    另外,官制修改的后果,明显对皇太后不利,她不会同意修改。晚上,情绪已经恢复平静的长公主被请到了尚书台,这最大的难题必须要听听她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