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
安魂之祭:士虞礼
整个丧礼,是围绕着处理死者的遗体和魂灵两个主题进行的。如果说既夕礼是‘送形而往‘,将死者的形体送到墓地安葬,则士虞礼就是‘迎魂而返‘,将死者的精气迎回殡宫,进行祭祀。
亲人的躯体已经不可再见,为什么还要祭祀?儒家认为,亲人的精气与神明永存于天地之间,有着佑善惩恶的能力;子女的思念也不会因时空而阻断。祭祀是沟通生者与逝者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子女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同时祈求列祖列宗的福佑。
《仪礼》有《士虞礼》一篇,记士举行虞祭的正礼。关于虞祭的得名与时间,郑玄解释说:‘虞,安也。骨肉归于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朝葬,日中而虞,不忍一日离。‘可知虞祭是安定死者精气,以免其彷徨飘泊的祭祀。虞祭的时间就在葬日当天的中午,因为孝子一天也不忍心离开亲人的魂神。
一、立尸
《礼记·檀弓下》落葬以后仪节的主要变化之一,是‘以虞易奠‘。灵柩落葬之前,对死者的祭祀统称为‘奠‘;灵柩落葬之后,最初的祭祀称为虞,并且要立‘尸‘。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