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七杀恨 > 正文 第五卷 麒麟献玺 第二章 入川定国(中)
    崇祯十六年初,由于聚众太过庞大,张秉忠听从汪兆麟的建议:在武昌,张秉忠改八大王为大西王,开始着手建立大西农民义军的政权。有了大量的财物支撑,特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以及开始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等”。并开始组织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共录取进士三十名,廪膳生四十八名,都授以州县官职。

    此时的李自成也在襄阳建号称王,由谋士宋献策请出所谓“遇顺则止”的谶语,起码在正德末年已在社会上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在流传甚广的并托名于刘伯温的《烧饼歌》中,也有“遇顺则止”之言。宋献策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被“奉为军师”。宋献策很善于利用谶语邀取恩宠、鼓动人心。据记载,他曾上谶记曰“十八子主神器”。事实上,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流传着所谓“李氏当王”的谶语。历代农民起义常利用这一谶语号召民众,到明朝时期,则正式出现了“十八子之谶”,宋献策只不过是将这一谶语附会到李自成身上。出于“职业习惯”的考量,宋献策对刘伯温轶事一定会很感兴趣,恐怕不会不知道“遇顺则止”的谶语。李自成对宋献策极为器重,“信之如神”,例如建立国号这样的大事,必然要征求宋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