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旅之中,秉忠要求四大营部的骑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马七步三”,主力部队例如虎贲营等,“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介马有付,去来如风,一日夜踔数百里”。兵战时每到一处,在缴获战利品队最重骡马,其他均不在意。因为拥有强大的骑兵,史称“献(秉忠)之行兵,其来也如风雨之骤至,其去也如鬼蜮之难知。故能数月间或驰江北,或趋楚豫,蹂躏三省,令官兵追逐不暇,即孙子所云‘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避实击虚’之法。将帅坠其术中而不觉耳。”
秉忠在汪兆麟的提议下,兵法策略以速度带来主动,农民军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来对付大明官军。而“主动”则是取胜的关键。张秉忠一生很少打防御战,这一点可能是源于关中营没有训练得当所致,他的战略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避免死守一隅,高速度地流动作战。他们没有固定不变的据点和进攻目标,从不死攻一城,也从不死守一城;他们所进攻的地区,往往正是明军防守最为薄弱的空虚地带。所以才能避实就虚,节节取胜,经常打的大明官军措手不及。相比之下,明军行动力则要笨重得多。他们处于明处,每个据点都要驻兵,地理之本使他们永远处于守势,战线拉得很长,同时他们还被庞大的后勤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