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里,有7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建设企业大学!
它们面向高精尖领域,所谓“学生”更多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是那些本科生、硕士生,专门为企业需求对他们进行专项培养。
而杨铭的更倾向于科学技术,把高材生送进来更高级别的科学的培训,然后接轨企业研究机构,最后走向商业应用!
他还拥有的巨大优势是,技术是绝对管够的,一点点带出来,通过海内外的沟通操作,转化为可商业的领域。
大学肯定会随着集团发展而开到海外,这一是拓宽眼界,二是鸡蛋篮子的理论,不管政策变了、风向改了,他各处都有资本。
他愿意把自己能够获得的企业收益,投入到教育投资中,制药业半年就能给他五六十亿的税前收入,一年少说也得百亿。
还有其他企业、投资的收益,还有更多新项目的收益……杨铭打算成立一个基金来维持,保证它在优越程度上完爆所有对手,而且他不一定会亏。
因为带动的研究、人才的输出,可能会给他带来对等甚至更多。到时候他肯定又创下一个胜利,靠着砸钱办大学并跻身世界主流的企业家。
就是这种反着传统进行,用新潮思想搅乱这潭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