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一台性能炸裂的电动车,去刷北环圈速而已!
杨铭就决定先投资一亿美元来玩,他占大头95%,注册的公司是离岸性质,中美都会成立被它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目的是方便参赛。
什么企业效益、经营前景、收益……通通不考虑!说实话这笔钱,杨铭压根就没想过能盈利,目的纯粹无比!
纯粹也是很多超跑品牌创始人的初衷,有成功有失败,成功者如法拉利,失败的如世爵,但他们都留下了传说。
然后他们讨论起了分工合作。
乔纳森对于赛事、赛车方面相当熟悉,对美国的专业研发人士,也有大把人脉,这是杨铭希望能拉他入伙的原因。
在核心技术方面,杨铭可以提供电动机,脑子里有相当多超前的改进方案,甚至后期积分多了,还可以换高能电池!
有这么多的优势,他就不信这个项目起不来!他想要给汽车界刷屏一波!证明曾经有一个疯狂的富豪做了这么厉害的事!
……
他们对于第一辆产品的目的都很一致:必须是性能的极致;必须用于打破纪录!
先通过成绩打出名气,再去参加电动赛事,最后才考虑,要不要推出民用公路车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