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踩在刀尖上小心翼翼的走到了九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烟消云散。本以为新世纪和平的曙光可以驱散笼罩在共和国头顶半个多世纪的战争阴云,然而现实却恰好相反。
银河号事件,南斯拉夫大使馆,81192,以及一念之间就差点引爆的台海危机。这一系列事件再一次将战争的威胁带到了这片土地上。整个九十年代,那是一代人都深刻于骨髓的,最屈辱的十年。
当然,你不知道这些,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有人用身躯将这些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自建国以来,扩充军备,积极备战几乎都变成了一条不存在于纸面上的国策。
六十年代,大三线建设启动。所谓大三线工程,就是以我们国家广袤的国土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层次建设战略防御工事和工业设施。这样悲壮的计划,本身就等于做好了国家领土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被侵占的准备。在深洞,广积粮的指导思想下,全国的大山基本都被挖了个遍。化整为零的军工企业如同羊拉屎般的散布在交通封闭的大山中,昼夜不停的生产武器。
以69—1式40mm火箭筒为例,当时的标准是全军人手一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