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好的选择。”
韩宣一愣,追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很落后啊。
比现在落后了整整好几个档次,想要将它成功研制出来,绝不是追加三千万就可以解决的,试飞进行到一半,经费就全被花光,很可能还要再投入十多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才能把它真正弄出来。
别人可能不知道,试飞期间出现各种故障问题,虽然外表看起来没事,但其实从总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它就进入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许多东西我们国家造不出来,比如发动机,它是从波音公司购买的,另外不少重要零部件,也是从国外采购,使得造价高昂的同时,维护成本也大大提高,国内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愿意买运十,认为自己造不如花钱买。
这不能怪那些设计师,只怪华夏工业体系跟不上,当初国家刚从动乱中走出来,我向最高领导做汇报时候,告诉他们制造飞机需要的东西,可国家没办法弄到,重要技术被西方封锁了。
即使当年坚持下去,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只能跟国外第一代大飞机的性能相比,于是项目悄悄被搁置,现在那架运十飞机,还停留在我们沪市飞机制造厂的仓库